新闻资讯

一张蓝图绘到底,裘黎明先生出席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24.01.03 阅读量:146 分享

12月27日,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联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在北京举办“夯实中国,拥有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论坛。论坛邀请了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权威人士,就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屠光绍、仇保兴、魏建国、张景安、吴晓求等大咖齐聚。



1.jpg

▲经济观察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2.jpg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 孙念瑞



3.jpg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 屠光绍



4.jpg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5.jp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



6.jpg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秘书长、党组成员 张景安



7.jpg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吴晓求



会上,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裘黎明以《美丽中国、魅力乡村,需要一张好图纸》为题作了主题分享报告,蓝城乐居与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伊利、奇瑞等企业被授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论坛“示范企业”荣誉。



8.jpg

▲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裘黎明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然而,城乡的差距依然存在。针对这一现状,裘黎明强调建设魅力乡村重大意义。建设魅力乡村,应坚持“以农为本”,从生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既要统一规划,也需要传承乡土文化。


打破城乡分割,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互动良性格局,是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的重要支撑。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国情的“基本面”,在五千年文明的历程中,直至近现代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蓝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中国的身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与精神相得益彰,以共同富裕、和平发展,建设繁荣、昌盛、美好的绿色家园。


如果不对自然经济的“碎片化”模式,从整体上、结构上系统地引导、重构,那么美丽中国建设的千篇一律、简单复制的粗放局面,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一、没有魅力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从历史展望未来,注重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乡村美不美,关键是生态,物质发达而环境污染不是美丽乡村。以自然生态为基,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等,以农养农,以山养山,以水养水,让记得住的乡愁回到我们身边。


为什么一定要讲美丽中国?美丽原义指花朵,而在《说文解字》中“华”,就是“花”,花朵是美丽的,所以“华”本来就具有光彩、华丽的含义,这是中华的华、华夏的华的本来含义。


二、生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是魅力乡村应具备的要素


乡村文明,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部分,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如何让农村不变成留守的农村?如何让乡土文明延绵不断?


魅力乡村应该具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善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生态方面,魅力乡村应该具备清新、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文化方面,魅力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能够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产业方面,魅力乡村应该具备独特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公共服务方面,魅力乡村应该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文化活动等,让游客和当地居民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服务。


三、乡村建设既需要统一规划,也需要传承乡土文化


统一规划是确保乡村建设有条不紊的关键。然而,在乡村开发的热潮中,各路资本纷涌而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一味追求短、平、快,同质化严重,最后在供给过剩中,再寻找方向。


在统一规划的过程中,对于乡土文化的承传,与对于生态的保护同样重要。乡土文化是村民身份认同的基座。习俗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风俗习惯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域的历史、精神、文化传承,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美丽乡村的内在之“美”在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一个缺乏乡土文化的农村,即使经济再富足,也不是让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四、魅力乡村留住人,“以农为本”是根本之道


魅力乡村的“魅力”,是从传统中归纳、提炼出的精华,是在地性的、有地方特色的、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魅力乡村的核心是农,而不是旅游,农是本质,旅游是推手。不应为了迎合潮流,生硬嫁接旅游元素,一个地区是不是适合做旅游,要因地制宜,从区域整体上做优劣判断。


瑞士的乡村经济,是一个有着整体规划、注重差异化发展的典范。首先,瑞士以“农”为本,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约占12.2%,有机农产品的比例和人均消费居世界首位。其次,不同条件分别对待,“一村一特”,法律规定一个地区只能生产该地区的奶酪,以保证乡土特色,这是乡村经济整体性规划的经典案例。


瑞士人曾一度离开乡村,去城市寻找机会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又开始渐渐回归自然,从城市搬到近郊,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以农为本”是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浙江余杭永安村,蓝城乐居作为稻香小镇初创运营团队,从两个“圈”着手,一个“生态圈”,一个是“文化圈”。在“生态圈”,蓝城乐居以稻米农业为核心产业,引进了生态共养技术,打造出“稻香小镇”;在“文化圈”,将闲置农居整体规划打造成共享小院、手工体验作坊、稻田咖啡餐饮吧、稻田儿童乐园等小微旅居服务业态。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好吃+好玩”、“线上、线下”的全链式运营方式,助力稻米体验式销售。


五、一张图纸,专业赋能,以城乡协同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专业服务力量的参与对于构建一套完整的美丽中国、魅力乡村的服务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蓝城乐居,将其多年实践的轻资产代建服务经验,以城乡协同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扶农、助农方面勇于尝试。


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历史文化和风俗传承的基础上,蓝城乐居始终坚持因需设计、将生活场景融入建筑规划设计,以高精准定位、高品质营造、暖心生活服务体系等多项举措和创新做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城2005年便开启了保障房代建领域的最早实践。按照创始人宋卫平的理念,首先要考虑如何改善社会最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求,其次按“保障房品质大于等于商品房”的标准来代建。对于农村住宅的建设,从规划设计的最初,就调动最专业的调查人员,入户调研,对于农村住户的习俗、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做详尽的调研,是三代同堂,还是两代同堂,户型如何配比,是否考虑景观农业、农居放置场所,以及文体、社交场所等都是蓝城乐居通过调研以指导住房设计考虑的重点。 


如被誉为杭州市区“最美保障房“的杭州海潮雅园,蓝城乐居通过代建企业的前期定位、按需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城镇生活品位,百姓安居乐业,二手房价格一度涨至10万元每平米。


一直以来,蓝城乐居代建的保障房口碑较好,尤其是跟周边二手房比照,无论颜值还是售价优势明显。在交付后服务运营中,蓝城乐居培育了物业服务团队,以最高性价比的物业费让居住者享受蓝城家人式全生命周期服务。


现如今,蓝城乐居的保障房建设在沿用以往蓝城成熟产品品类基础上,不断地将产品升级与优化,不断地把握和适配居住者的新向往与新需求。在营造过程中,产品团队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管控标准,包含样板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品细节管控放第一位,由此建设的保障房保持着蓝、绿城体系内第三方品质评估第一梯队的成绩。更参与了浙江省保障建设标准的更新编制,为保障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企业力量。


蓝城乐居在多年的保障房建设中,从最初的工程代建,已延展为代建+设计、代建+EPC/PPP,及全过程代建开发,全过程工程咨询、未来社区物理+数字“双代建”、未来乡村的全周期代建+运营。


怎样让一张图纸,形成城乡协同合力?在浙江省“未来社区”的整体实施方案推行过程中,蓝城乐居协同研究机构,对未来社区的国内外现状、顶层设计、建设路径、主要创建类型等予以概括与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剖析,编写了《未来社区:建设与运营实践探索》,形成行业输出示范。


在《未来社区》研究成果中,以“EPC+O”模式,形成从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整体运营模式,也就是一张图纸,贯穿前后的整体运营模式,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在“千万工程”的源起地浙江梅林村,蓝城乐居同样做了三方面的规划,探索“策、建、管、运”一体化服务的经验。以梅林为龙头,带动周边四村形成共富联合体,建设以“稻”为核心的都市型现代化农科创产业样板,发挥各村特点,建成大梅林数字大田与灌区、车路湾数字农业工厂与八里桥未来农场,建设完成张潭数字化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引领山北村原有传统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在城乡协同,整体规划的“一盘棋”背景下,让“稻香”形成延长的产业链,开展一系列线上销售、线下泛文旅、非遗手作的主题体验和研学活动。共富产品打造方面,汇集大梅林及周边农特产品,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乡村产业共富。吸收人才方面,通过土地活化建设居住公寓,吸引和承接更多的年轻人、农创客进村。在梅林村建立培训基地,帮助瓜沥镇培训一批年轻人成为新三农的主力军。


未来,蓝城乐居集团将继续“让伙伴更满意、让居者更幸福、让城乡更美丽、让社会更美好”为企业使命,不断加强专业服务能力,为构建一套完整的美丽中国、魅力乡村的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40.jpg

▲蓝城乐居被授予为示范企业